清晨的社区“口袋公园”已升腾起蓬勃活力,闲置空地变成居民身边的“健身乐园”。跟随“十四五”期间健身资源向社区延伸、向群众贴近的扎实步伐,全民健身取得惠民新成效。截至2024年,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2.3亿平方米,较“十三五”末增加11.31亿平方米,群众健身更加方便,城市空间的每一寸“边角料”都藏着全民健身的新可能。
高架桥下的闲置空间、商场屋顶的广阔平台、河岸绿地的绿色步道通过“见缝插针”的改造,曾被忽略的城市“边角余料”蜕变为服务全民健身的“金角银边”
2023年12月5日,在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老年人在一处桥下运动场打乒乓球。新华社发(胡学军摄)
“口袋公园”建设不断完善,健身设施数量不断增加,大型体育赛事场馆面向公众开放。“十四五”期间,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从2021年的2.41平方米增加到2024年的3.0平方米。“出门能运动,下楼可健身”“10分钟健身圈”织进了百姓的日常生活里。与此同时,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支撑的科学健身方式让健身从“粗放式”走向“精准化”。结合《“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相关内容加快体育场地设施数字化改造,优化体育公园建设与运营模式成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
如今,体育正以最贴近生活的姿态在普通人身边扎根,打通“健康中国”的“最后一公里”。
2022年9月20日,市民在位于高铁桥下的钱江世纪城体育公园锻炼(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当运动成为日常、健康成为常态。无数个体的活力将汇聚成发展的动能,奏响全民健康与国家富强的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