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体育设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美国越狱之王:把自己邮寄出监狱当面忽悠警察!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5-10-22
   他是美国越狱史上的传奇人物,被称为美国最会逃的男人。他的人生信条直白而决绝:要么越狱,要么赴死。普通人越狱一次就足以写进纪录片,而他硬生生完成了三次,三

  

美国越狱之王:把自己邮寄出监狱当面忽悠警察!(图1)

  他是美国越狱史上的传奇人物,被称为美国最会逃的男人。他的人生信条直白而决绝:要么越狱,要么赴死。普通人越狱一次就足以写进纪录片,而他硬生生完成了三次,三次震惊全美,且一次比一次离谱。理查德·李·麦克奈尔的最后一次越狱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他巧妙地将自己伪装成邮包,成功地从监狱中寄出,这一行为使他成为了越狱史上的传奇。

  你以为这就够离谱了?还没完。刚逃出不久便遭警方拦截,他却凭借着超乎常人的自信、冷静至极的头脑以及影帝级的演技,将警察哄得心悦诚服。这个名场面被全网疯传,超四千万人观看。无论看多少遍,都会让人为他捏把冷汗。连真正的奥斯卡影帝见了,恐怕也要自叹不如。

  理查德·李·麦克奈尔于1958年12月19日出生在俄克拉何马州的一个普通家庭,是家里四个孩子中的老大。父亲是一名预备役警察,父母恩爱,家庭和睦,是标准的美国家庭。理查德从小聪明伶俐,头脑灵活,是公认的机灵鬼。他弟弟曾说:哥哥是我见过最聪明的人,一直是我的学习榜样。

  少年时期的理查德酷爱运动,品学兼优,以父亲为楷模,把从军当作人生目标,最终顺利加入美国空军。在部队里,他表现出色,不仅是合格士兵,还受到当地警方信任,协助破获了数起违禁品案件。那时的他没有不良嗜好,前途无量。唯一的缺点便是花钱毫无节制,毫无储蓄的观念——这一点,后来竟成了他人生悲剧的导火索。

  转折点发生在1987年11月17日。当时驻扎在北达科他州迈诺特空军基地的理查德突然想搞点钱花。他知道基地附近有个谷仓晚上几乎没人值班,打算偷点值钱东西。不料刚潜入就撞见了值班经理基茨曼。原本他可以转身逃走,但不知是军人本能的驱使,还是过度紧张所致,他猛地掏出配枪,连开四枪。见对方倒地,鲜血汩汩流出,他顾不上再去偷东西,转身便逃。跑到门口时,又瞥见一名卡车司机,杀红眼的他,再次疯狂地连开数枪,随后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尽管几周内警方没找上门,但他始终心神不宁。果然,身中四枪的基茨曼当时装死逃过一劫,理查德离开后他立即报警。警方根据口供和在谷仓找到的10枚弹壳,几周后锁定理查德,验枪确认匹配现场弹壳,证据确凿,将其逮捕。

  面对一死一重伤的指控,理查德·格洛西普清楚等待自己的可能是终身监禁,但他的案件因新证据的出现而有了重审的机会。他不甘心,认为只是一时糊涂酿成惨剧,不想一辈子被关在监狱里。一个近乎疯狂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悄然盘旋。

  1988年2月,在一次常规审讯中,三名警探将理查德·李·麦克奈尔铐在明尼托警局审讯室的椅子上问话。中途三人因接电话短暂离开,独自一人的理查德意识到机不可失。巧的是他口袋里有支润唇膏,于是涂在手腕上,忍痛将双手从手铐中挣脱,冲出审讯室跑出警局。警员很快发现并展开追捕,将他逼到一栋公寓楼的三楼屋顶。无路可逃的他试图抓住一根树枝翻越,但树枝早已腐朽,他从8.5米高处直坠而下,腰椎骨折,逃跑彻底失败。

  这是他的第一次越狱,虽然只持续了几小时,却为接下来的传奇拉开序幕。治疗后,他被送进沃德县监狱,根据法律规定,因谋杀和谋杀未遂被判处两个终身监禁,外加盗窃罪30年监禁。随后,他被转移到北达科他州戒备森严的州立监狱。然而就在转移后,狱警检查其牢房时发现两块墙砖几乎被凿穿,里面藏着床单等逃生物品——这与理查德·李·麦克奈尔在沃德县迈诺特监狱的越狱计划如出一辙,幸好转移打断了他的计划。

  这次他被送进北达科他州戒备最森严的监狱,这里关押长期服刑的重刑犯。对许多人来说这里是人生终点,对理查德却是越狱传奇的开始。他一进牢房就开始为下一次越狱做全面准备。

  鉴于理查德之前的越狱前科,狱警对他严加看管。但理查德将上次失败归因于冲动毛躁,这次制定了详细计划:第一步洗白自己,不再惹是生非,不参与打架斗殴,独来独往,不沾烟酒文身,对狱警言听计从,后来连狱警都觉得他不像重刑犯,反倒像走错门的学者;第二步勤加锻炼,每日风雨无阻健身,放风时跑步,在牢房做俯卧撑等力量训练;第三步用知识武装自己,常去监狱图书馆钻研数小时,主要看野外生存技能类书籍杂志,学习将任何物品变成工具的技巧。

  这一准备就是近三年。1991年初,理查德发现通风口是逃生通道——只要穿过通风口就能接近外界。但穿过这道自由之门并不容易:塔楼警卫发现会开枪,通风口内还装有大量金属防护网,正常情况下根本无法钻入。理查德不着急,联合一名狱友花费数周利用做工机会一点点拆除防护装置。就在行动前晚,被其他狱友举报。1991年4月21日,监狱安保主管检查通风口发现安全装置已被拆除,理查德和同伙被捕,加判三年监禁(但对终身监禁的他无所谓)。

  此次计划失败,理查德并未灰心,反而越战越勇。接下来两年他故技重施,一边伪装老好人,一边继续寻找逃生通道,最终又瞄上通风口。尽管狱方全面防范,但他认为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这就是所谓的“灯下黑”。

  他深知单凭一人之力难以越狱,于是寻得两名志同道合的狱友共谋此事。三人默契无间,摸透了狱警的交接班规律与巡视盲点,彼此掩护,逐步拆除了牢房天花板的石膏板与金属网,精准测量了从房顶通风管至主通风道,再蜿蜒至监狱外墙屋顶的路线。为从高墙顺降至地面,他们还用布条精心拼接成绳。一切准备就绪。

  1992年10月9日上午,趁监狱娱乐室播放电影时,三名罪犯利用狱警作为人质,通过精心策划的越狱行动,偷偷爬进天花板,钻入主通风管道。他们爬行了30多米长的铁管,顺通风管滑到监狱外墙内侧平台,最终用自制布绳翻越高墙分头逃跑。监狱两小时后才发觉,展开追捕。两名狱友不够精明很快落网,理查德却凭借极强的反侦查意识彻底消失。

  为逃避追捕,他留长头发染成黄毛,戴眼镜扮成书生模样,开着偷来的车在美国四处流浪,每隔一段时间换造型、换车,不在同一地方久留。就这样自由自在地旅游了整整十个月,直到1993年7月5日才在一次围捕中落网,第二次越狱失败。

  这次逮捕后,北达科他州监狱明白理查德不是普通囚犯——这个能几分钟内从手铐中脱身、从通风管爬出监狱的男人是个雷。他们的解决方案很直接:送走,越远越好。根据州际协议,理查德被送到明尼苏达州安全级别最高的橡树公园高地惩教所。该监狱戒备森严,历史上从未有囚犯逃脱。

  尽管理查德一向自视甚高,然而数年囚禁生涯让他逐渐意识到,这所监狱犹如铜墙铁壁,难以逃脱,于是他心生一计:换个监狱试试。他暗中联络其他狱友,发起了一场静坐罢工,众人绝食罢工,拒绝与外界有任何交流。监狱担心出事,将其遣返北达科他州。但该州一看灾星回来头都大了,赶紧又把他送走,这次是监管更严的科罗拉多州弗罗伦斯联邦监狱。这里的铜墙铁壁仿佛一座无形的牢笼,让理查德再次感到绝望,几乎看不到越狱的曙光。

  于是他本着此地不行再换一处的原则,以想离家人居住的俄克拉何马州近些为由,申请调往路易斯安那州的波洛克联邦监狱。该监狱同样监管森严,关押联邦重刑犯。狱方觉得他转到这里也逃不出去,且申请合理,便同意了。但波洛克联邦监狱万万没想到,一场轰动全美的越狱行动让这座默默无闻的监狱登上全球新闻头条,变得尽人皆知。

  我是理查德。自从1988年被抓以来,我从未放弃越狱,时刻准备着。我知道必须逃出去,也一定能逃出去。2005年9月,理查德正式转到波洛克联邦监狱。根据以往经验,他明白机会要慢慢等,本以为要等数年,但仅三个月他就发现了机会。

  波洛克监狱外部监管森严,有数层围栏、电网和监控哨塔,但内部有多个供囚犯工作的厂房车间,白天狱友要承担外包工作,如木工、金属加工、邮包分拣修补等。刚进监狱三个月的理查德被安排修补邮包。多年的服刑生涯让他悟出了一个生存秘诀:行动必须保密,这是铁律。要从各种渠道收集零碎情报,信息足够多时即使不能拼出全貌,也能勾勒大致情况。

  他从修补邮包的工作中意识到这些邮包都要运出监狱,储存在附近仓库,虽中途要经检查,但其中暗藏杀机。他仔细研究过各种越狱方法:挖洞、挖地道、攀爬管道、翻越围墙、撬锁等,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发现这些方法在波洛克监狱都行不通。苦思冥想后,一个疯狂得足以载入越狱史册的念头成型:把自己打包邮寄出去。

  有了这想法,他每天最高兴的事就是上班。修补邮包时他伪装成听话的老好人,任劳任怨,换取狱警信任,暗中却密切留意邮包行走路线:何时被叉车转运、哪些邮包送进监狱外中转仓、中途经过哪些检查等,这些都是计划的关键环节。

  但如何才能将一个活生生的人藏在邮包里运出去呢?邮包的尺寸有限,根本装不下一个人,即便硬塞进去,也太过显眼,这个方案显然行不通。几个月苦思无果,最终瞄上邮包下方的托架。托架高度有限藏不住人,但是很好的藏身装置。恰巧他从车间领班那偷听到破旧未分类邮包将在接下来一周运到监狱外中转仓存储。他敏锐地察觉到机会降临,随即着手打造逃生舱。

  任劳任怨的老好人理查德,被安排在工厂的隐蔽角落,每日与发霉破旧的邮包为伴,这反倒为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操作空间。运气也好,其他狱友被调去更高报酬的分拣工作,只留他一人收尾。他利用大量废弃邮包的胶布,将邮包打包成捆,随后掏空中心,用塑料板、废弃金属等具有支撑性的材料构建起一个小空间,再用拉链将其固定在托架上,底部开凿出一个小入口,以便自己钻入。尽管这一计划充满风险,随时可能被狱警察觉,甚至有窒息其中的危险,但他的人生信条始终是要么自由,要么死。

  首个逃生舱内部空间过于狭小,无法容纳他钻入,于是他着手制作二号舱,尽管空间依旧逼仄,但已无法再行扩大,以免目标过于显眼。造好逃生舱后,他开始准备呼吸管、食物、水、小刀等越狱物品。这只是第一阶段所需;越狱后狱方肯定大规模搜捕,要逃出包围圈还需要更多装备:普通运动服、背心、运动鞋、地图等。

  原定于4月1日行动,恰逢愚人节,他暗自思量,若此时报警,警方或许会误以为是恶作剧——即便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为了那万分之一的胜算,也值得一试。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那天是周六厂区无工,只能推迟。

  4月5日早上6点,理查德兴奋起床吃过早饭,7点20准时到工作区藏好食物和逃跑用的运动服,虽被值班经理发现,但关键时刻老好人形象发挥作用,对方未深究。7点50分,他推着小车将托架运至工位(这一幕成了监控中最后的画面)。为确保托架能被顺利运至装卸区,他特意向主管和几位狱友打了招呼,谎称要去医务室检查,并补充道:监狱长交代,这批货必须随下一班车运出。

  接着他玩起消失术:换上背心艰难爬进逃生舱,将所有工具绑在身上。考虑到数百个邮包加上自己的重量可能引起怀疑,他特意在邮包外贴上了标签:FBI重要证据 勿动。做完这些已尽力,后面只能听天由命。

  他蜷缩在逃生舱内,膝盖贴额头,嘴咬通向下方的呼吸管。几乎密封的空间每分每秒都是煎熬。8点35分,叉车将整个托架插起转运,他几乎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但因怕暴露而不敢出声。兴奋过后是痛苦:托架被转运到装卸平台后,半小时内毫无动静,阳光暴晒下,舱内温度骤升,他感到呼吸困难,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挣扎,随时可能晕倒致死。但直觉告诉他,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必须坚持下去。

  9点多,托架被顺利转运,穿过一道道铁门抵达监狱外中转仓。可惜仓库工人一直在旁工作谈线点左右工人吃饭去了,他知道机会来了。考虑到监狱下午4点例行点名,必须抓紧时间。他用小刀割开束缚,艰难地爬出逃生舱,适应光线后,思绪如飞,肾上腺素激增让他的嗅觉、听觉、视觉变得前所未有的敏锐。

  接着借树丛掩护穿过建筑群,却被一片施工区阻断去路。因目标太过显眼,他在此处滞留了整整一小时,最终下定决心,冒险向西,穿过那条横贯监狱的狭窄柏油路,悄然潜入一片林地。为了迷惑警犬,他跪地,以交错迂回的轨迹绕圈爬行,巧妙布下气味迷阵。他在附近发现了一个小池塘,为了进一步迷惑警犬,他又绕着池塘转了好几圈,最终来到了监狱南侧的空军基地路。这里矗立着一道1.5米高的铁丝围栏,就在他翻越的瞬间,一名驾车的女子恰好经过并看到了他——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漏洞,但他已别无他法,只能尽快逃离。

  沿监狱外侧铁路向南狂奔。他研究过路线,计划先逃到路易斯安那州的亚历山大市,那里人多车多,打算偷辆车伪装逃亡。按计划监狱下午4点才会发现他失踪,那时他已远走高飞。出乎意料的是,狱方通过加强的监控和警力部署,提前发现了异常行为并立即发出了越狱警报。与此同时,一名目击女子在看到相关新闻报道后,也主动向警方报了警。所以当他沿铁轨跑到路易斯安那州鲍尔镇附近时,狱方已全面搜索,幸运的是附近有巡逻警察。

  下午4点左右,他沿铁轨奔跑时突然遇到一名警察。知对方是抓他的,但已被看到不能跑,只能硬着头皮前进。大脑飞转思考应对:若对方直接上手铐只能反抗逃脱;若只是询问或有一线生机。幸运的是对方只是询问,于是上演了与警察周旋十分钟的名场面。

  看完这段,不知各位给理查德的表现打多少分?他给自己打九分。他用提前准备的地形知识应对盘问,假装晨跑者,完美解释膝盖伤是屋顶工作所致,整个过程冷静随和甚至开玩笑。实际上他犯了致命错误:开头编名罗伯特·琼斯,聊着忘了又说叫吉米·琼斯,但警察聊久了也忘了这点,蒙混过关。加之狱方发给警方的黑白照片分辨率低且是六个月前拍摄,对方无法看清细节,无法确认越狱者样貌。就这样,理查德凭借着临危不乱的镇定表现,以及对心理细节的精准拿捏,巧妙地蒙混过了警察的盘问,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包围圈,在警方的眼皮子底下消失得无影无踪,重获了自由。

  2006年4月8日,越狱三天后,全美通缉令节目紧急播出理查德越狱专题,呼吁民众提供线索。五天后,美国法警局将他列入15名头号通缉犯名单,悬赏2.5万美元,指出他是自1991年以来首位从联邦监狱越狱的囚犯。全美警力介入,各州布下天罗地网。

  眼看形势严峻,两周后理查德从华盛顿州逃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他决定故技重施——偷车流浪。但第一次偷车就被警方盯上,虽成功逃走,但两天后,加拿大警方凭通缉令确认偷车贼是理查德。此后加警方重点关注,美方也派警力跨境协助。

  搜捕越来越紧,理查德觉得加拿大不好混,玩起声东击西,偷偷潜回美国执行“灯下黑”策略,还在各州留数条线索后又溜回加拿大。这招虽妙,但美方铁了心要抓他,全美通缉令和各大媒体反复报道此案,让他不敢久留一地。每当新节目播出,他就提前采购食物、加满油,随时准备跑路。他表示:如果节目报道我的案子,接下来几天我会极度低调。

  尽管他偷车技术了得(早年做过汽车销售,知经销商存现金和钥匙位置),但只偷无GPS定位的白车(满大街颜色),还善于伪装制假证件。不停流浪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他考虑用假身份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威利斯顿湖附近购置一块偏僻土地定居,但那里只有一条进出道路,环境干旱,还受甲虫侵扰,再加上警方严密的搜查,他不敢冒险,只能继续流浪。

  最终他开偷来的车从加拿大西部横穿到东部,一路换车行5000公里,到了新不伦瑞克省。或许跑累了,在此休息两个月,没住酒店,偷了辆较新的白色厢式货车住在车里,有空骑自行车。本以为更隐蔽安全,但这辆车成了他的噩梦。

  2007年10月24日,在新不伦瑞克省纳什克里克地区,休班骑警丹留注意到路边停着高档白色厢式货车,后窗贴劣质遮光膜,心生怀疑,记下车牌提醒其他骑警。第二天,新警斯蒂芬在坎贝尔顿市中心发现该车,立即追捕,在其他警力帮助下逼停车辆,逮捕理查德。被抓时,他并未抵抗,心态还算平和,只觉得自己运气不佳,还称赞警察工作认真、眼光敏锐。

  潜逃至加拿大一年半的理查德被逮捕后,美国方面迅速与加拿大政府沟通,根据两国间的引渡条约,理查德因涉嫌在美国犯下的盗窃罪而被加拿大当局迅速引渡回美国。理查德本就背负两个终身监禁外加三次越狱,刑期意义不大,此次只象征性加判几年。

  2008年4月18日,他被转移到佛罗伦斯超级监狱。这座被称为落基山脉恶魔岛的设施,类似于历史上关押过众多臭名昭著罪犯的恶魔岛监狱,是全美安全级别最高的监狱之一,至今无人成功逃脱。鉴于理查德的越狱前科,狱方格外关照,将其关在高端单人牢房,窗户只有10厘米宽狭缝,即使晴天每天也只有几分钟阳光。每天放风一小时,其余23小时严格锁在牢房,三餐由狱警送到门口,禁止与其他囚犯交流,杜绝越狱可能。

  或许理查德还有越狱想法,但面对地狱级难度,估计也无能为力。对这种极端关押,他曾表示:太可怕了。我亲眼看见一名囚犯精神逐渐崩溃,从勉强正常发展到幻听被害妄想。

  2008年,犯罪记者拜伦尝试与狱中的理查德·李·麦克奈尔通信,原本不抱希望,但麦克奈尔积极回信,详细描述了他如何利用自己的反侦察与野外生存技能,以及如何巧妙地利用环境和物品,成功地从美国最森严的监狱中三次逃脱,并分享了其越狱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计划细节。五年通信中,拜伦收到340多封信超3000页,最终整理成电子书于2013年出版,书名即广为流传的《将自己邮寄出监狱的人》。这五年理查德一直被单独关押无法交流,或许这正是他愿与拜伦通信的原因——人是社会动物,长期不交流能憋死。

  电子书出版后引发巨大反响,甚至在监狱内部传开。不知狱方是迫于压力,还是理查德着实循规蹈矩,2013年9月,他终于从极端隔离的桎梏中解脱,转入普通牢房,得以与其他狱友畅快交流。他感慨,那一刻,自己仿若重获新生。

  随着书籍爆红,他的故事在纪录片和媒体中广为流传。虽本人仍在铁窗下,但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越狱犯,成为监狱网红。2020年纸质版发行再次热销,让他在狱外名气更响。尽管落基山脉恶魔岛监管森严甚至不人道,但狱中理查德心态尚可,他还感慨:感谢有这个监狱存在。这里关押着众多极度危险的家伙,他们绝非善类,是绝不愿让其靠近家人、接触社会的恶魔。

  2022年11月,鉴于理查德近14年良好表现,64岁的他被转移出佛罗伦斯超级监狱,到旁边安全级别略低的联邦监狱,之后又二次转移,现关在肯塔基州的麦克雷里联邦监狱。该监狱虽属中高安全等级,但比超级监狱自由得多。如今67岁的理查德年事已高,大概率没了爬窗钻管的冲动。下次假释机会在2028年,届时70岁的他能否合法走出监狱仍是未知数。

  最后看这段广为流传的名场面。当初在铁道拦截理查德的警官卡尔·伯德龙虽放走了他,但问询过程尽心尽责表现专业,事后未被追责,反因表现良好勤恳升任助理警察局长。可惜2015年1月10日执勤时因心脏病去世,终年52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中欧体育官方入口中欧体育官方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