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干净整洁的城市街头,道路平坦通畅、绿意盎然;穿行山水环绕的乡间村落,田畴开阔、村貌焕然。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城乡环境质量提升正悄然浸润着阿坝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
阿坝要美,城乡必须美。全州上下聚焦全面塑造“安全有保障、功能得完善、生态大提升、产业强支撑、生活更宜居”“远者来近者悦”的城乡新环境目标,全力推动地灾防治、植被修复、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旅游服务和城乡业态“六大提升行动”全面突破,描绘出一幅人与环境和谐、城市与乡村共荣的生动图景。
去年底,若尔盖县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数据时,发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喉貂,这也是若尔盖县首次拍摄到黄喉貂。
这是我州把生态保护摆在优先位置,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生态改善的一个具体例证。
我州位于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面对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草原湿地保护难度大等挑战,我州加速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奋力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高原地区的生动实践典范。
俯瞰黄河第一湾见证若尔盖生态之美。云隙泻金,九曲黄河第一湾浮光灿灿。安澜河道背后,是若尔盖山水工程为黄河岸堤筑起的生态屏障,让珍贵的水土资源在母亲河畔落地生根。
“以前我们村可以说是黄沙漫天,出门必须用围巾把脸包起来,不然满嘴的沙,吃东西都‘嘎吱嘎吱’地响。”若尔盖县唐克镇西仓村村民措科告诉记者,若尔盖山水工程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当地的生态修复带来了希望。
在整个若尔盖山水工程的具体项目中,生态修复工作细致入微。有5000多个生态修复点星罗棋布地分布在湿地各处,生态修复面积超过20万公顷。修复场景和内容丰富多样,涉及河岸带、退化草地、中欧体育平台官网野生动物栖息地、沙化土地等多个行业领域。
随着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湿地重新“长高”“长胖”,成为野生动物嬉戏的乐园。实施投资52亿元的若尔盖山水工程,生态修复面积23.17万公顷,创新“高山柳沙障+草灌混种”治沙模式,“治沙还湿+黄河护卫队”联动机制获全国推广,累计治理沙化土地130万亩,退化湿地恢复31万亩。
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建筑、热情好客的农牧民群众……行走在阿坝大地,中欧体育平台官网目及之处皆是秀色,耳畔萦绕皆是欢歌。
城镇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品质是一个地区发展的象征。在一个个可感可知的变化中,我州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骨架路网快速拓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镇功能品质持续提升。
每到夜晚,马尔康城区的广场里,就会有当地群众跳锅庄的身影。新完工不久的达尔玛公园,如今也已成为市民休闲的首选之地。
“半年前,这里还是挤满63户居民的危旧房区域。”马尔康市住建局工作人员梁杰泽郞说,墙体开裂、管线老化、安全隐患突出。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仅用3天就完成了全部拆除工作。
危房拆除结束后,马尔康市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巧妙布局,打造出绿树成荫、功能齐全的口袋公园,还公共空间给市民。园内设置健身步道、休闲长椅、健身设施等,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的需求,让市民真切感受到城市更新带来的美好生活。
“面子”更亮眼,“里子”更扎实。为让城市功能更完善,若尔盖县系统性地推进市政设施升级,截至今年4月,已完成18.05公里的市政道路及给排水管网建设,昔日的颠簸土路已变身平整畅通的沥青路。同时,49.039公里的雨污分流管网和61.3公里的供水管网得到完善,让更多居民享受到了稳定洁净的自来水服务。
马尔康市、若尔盖县是个缩影。群众受益才是城镇建设的根本。这些“从无到有”的背后,不断刷新着阿坝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也是阿坝从规划到变为美好现实的生动写照。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我州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产业发展、促进乡风文明等举措,不断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奋力绘就产业兴、环境美、乡风淳、生活好的新时代和美乡村阿坝新画卷。
走进红原县阿木乡,一座座旧平房华丽大变身,变得别致、韵味十足,干净整洁的乡间小道,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与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我州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的美丽“拼图”。
“现在可好了,到处亮晃晃的、干干净净的,生好了我们的身体也更健康了。”看到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当地群众欣喜地说道。
风景这里皆好。漫步阿坝大地,赋有羌族文化的桃坪村、避暑胜地凤凰村、古色古香的萝卜寨村、田园风光官田村……这些曾经藏在深山沟中的一个个小乡村,如今从“山鸡”变成了“金凤凰”,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村”。
随着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广袤城乡从“一处美”向“全域美”转变,从“环境美”向“全面兴”跃升。
“小污水”过滤出“大民生”。我州创新提出“分散为主、集中补充”的治理模式,通过建设单户或多户三格化粪池、微动力一体化处理设施及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等措施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截至今年5月,全州74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治理率达到68.1%。
垃圾清运是助力群众“生活美”。我州依托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方案,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截至今年5月,全州已建成7座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站,具备日处理105吨垃圾的能力。
让“方便”更方便。我州加速构建农村厕所设备维修、粪污清理、无害化处理及利用、公厕管理、运行监管等“五项机制”,自2021年以来,全州累计投入各类资金8830.62万元,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项目145个,完成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26352户。
在推进城乡环境质量提升中,我州把望山见水的生态之美、宜居宜业的城市之美、千村千面的乡土之美融入其中,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让各族群众在美丽家园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